文学院学生到了大四的时候都被要求选修一组不同于本专业的选修课,我选的是新闻课组,包括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四门课程,新闻编辑和新闻写作课是由新闻系主任李端生老师担任。由于选修新闻课组的学生都是该院非新闻专业学生,他们在以前都很少接触新闻采写以及相关理论知识,所以李老师上课时,很注重方法,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授课方式将我们这些“门外汉”很快地带进新闻之门。
记得在一节新闻写作课上,李老师要讲的内容是怎样培养新闻敏感性。对于我们这些非新闻专业学生来说,新闻敏感性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概念,确实不很清楚。李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新闻敏感性的概念:“新闻敏感,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所以新闻敏感被形象地称为‘新闻嗅觉’、‘新闻鼻’。”
为了进一步说明新闻敏感,李老师又解释道:“文学家用文学的眼去看世界,满眼都是诗情画意;历史学家用历史的眼光去看世界,始终能找到历史尘封的角落;而新闻人用新闻的眼去观察世界,满大街都是新闻。”对于这些话,我们还是似懂非懂。于是他接着说:“为了让同学们更加形象地了解什么是新闻敏感,我现在就带着大家到街上去找找新闻。”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李老师接着说:“不是叫大家真的上街,不要这么高兴,大家跟随我的提示,用我们的意识到街上‘走’一趟。”
“首先,我们同学每天都要上街,从体育馆走出校门,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门口的公交车站台上有两块公交车站牌。”听了老师的提示,同学们都开始仔细回忆。“一块站牌上写着9:30下班,另一块是10:00下班,要是外地人不了解,就会错误领会站牌上的信息,这不是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落后吗?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新闻呢?”同学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新闻就在我们身边啊,自己平时都没有发觉。“接下来,我们沿着学校大门向右转,就会看到移动的‘动感地带’营业厅,路过此处,就会发现里面经常有许多学生在办业务,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这个营业厅能在这里办得如火如荼呢?其实这反映了大学生的消费方式的变化,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深度报道一下大学生消费,不也是一条好新闻吗?再看看我们学校门口两边的路是不是挖了两道很深的沟?那是为了埋通信管道,我们城市建设的规划是不是较为滞后?为了埋一些地下管道,道路经常是挖了又填、填了又挖,这是不是也可以成为一条新闻报道?下面我们再往前面走……”
就这样李老师带着我们一路“走”,一路“找”,收获了一路的新闻。平时我们没有发现的新闻,或者发现了但是没有深入思考的新闻,都被李老师剖析得十分透彻。原来新闻敏感的培养,最需要的就是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啊。李老师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融于平常生活当中,生动地为我们这些非新闻专业的学生灌输了新闻专业知识,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观察生活、思考人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