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五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在演艺界流行的一句行话,它鞭策着才出道的青年演员,努力学习表演艺术,坚持不懈,苦练基本功。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登台授课,虽然不要像演员那样去表演,但是要讲好一堂课,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创造性地学习,学有所得,也是需要长年累月苦练基本功的。只是教师的基本功除了教学方法和技能,主要是“内功”,即牢实的专业基础,宽厚的学问知识。
哪些属于专业基础知识?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这是不可一言以蔽之的。举例来说,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的专业基础,至少应该包括: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作家和作品及其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文论和文学批评等“国学”,如果分段教学,或秦汉、魏晋,或唐宋、明清,各种断代专门史;中文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的系统知识。由此看来,专业基础一般应涵盖三个方面:课程内的知识,它是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的直接需要;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它对深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主题是不可或缺的补充;课程所在专业的基础知识,它是专业课教师的必备业务修养。三者兼备,是需要努力用功的。
衡量大学教师的教学质量,虽然要看教学方法、语言表达和板书等,但我以为主要还是要看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学的深度。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引导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备课不仅要钻研教材,还要广泛学习和研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以进一步探索和求证那些相关涉的原理、论述和结论,回答“为什么”,扩大信息渠道。人们常说,给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只有肚里有了“货”,喝了较多的“墨水”,走上讲台,才会有板有眼,左右逢源,应对裕如;才会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对学生有启发;才会拓展广度,掘进深度,开阔学生视野。教学水平,主要是从有没有真才实学这点上看出来的。
“内功”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练出来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需要坐下来,耐寂寞,用苦功。所谓“练”,我看就是要做到“三多”: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多”既指数量,读、思、研的次数,也指范围,读、思、研的面。三者其实是统一的,在读书中思考、研究,思考研究中再读书。“学贵心悟”,“学原于思”,多读才能心悟,深思才能触类旁通。会读书的人,能读懂书的人,总是能从书中发现问题,进而去研究它,寻找答案。“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刻苦用功了,下足功夫了,获得书中的“味”了,就会有些真学问了。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功是练出来的,学问是磨砺出来的。
学问是大学教师的“底气”;练“内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